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健康在线

老年人长期咳嗽,肺部疾病要仔细深入查

发布时间:07-25 浏览次数:10
台风生成时

在卫星气象图上

显示为旋涡状的白色圈圈

让人感觉到风雨欲来的紧迫感


因为咳血症状到医院检查

然而肺部CT结果显示

他的双肺里出现了好多圈圈

就像是多个“台风”一起来袭

这是什么情况?



65岁大伯肺里都是“台风”

却不知“风从何处来”

65岁的张伯是丽水人,早已退休在家的他却怎么也闲不住,每天在自家院子里养养鸡、种种菜,时不时给儿子女儿送一些“绿色”农产品去,日子过得倒也充实。

2020年5月左右,一向身体很好的张伯却无缘无故出现了咳血症状,当地医院肺部CT检查结果显示,他双肺布满了圈状的病灶,看过去就像是一个个白色的圆圈,大小不一,最大的有手镯那么大,共计有七八个。

这奇怪的表现让当地医生犯了愁,进一步气管镜检查后,并未发现肿瘤细胞,于是诊断为肺炎,给张伯开了抗生素消炎药,并要求他每3个月复查。

张伯吃了3个月的药,感觉咳血情况好了一些,但复查结果显示他肺部的“圈圈”更大,数量也变多了。治疗无效?当地医生被难住了,他们考虑张伯可能是患上了某种罕见病,建议他赶紧到杭州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。

赶到杭州某大型三甲医院后,张伯接受了右肺穿刺、左肺气管镜检查,但两种检查结果均提示为炎症反应,并没有发现异常细胞,该医院也对张伯进行了抗炎症治疗,然而,病灶仍在持续进展。 

此时的张伯也有点恼了——不就是个肺炎,咋一直看不好,再加上他也就是有点轻微的咯血症状,没有发烧、咳嗽,也没有体重减轻、食欲不振等问题,张伯吵着要回家。在儿女的坚持下,经过朋友推荐,他们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,想再试一试。

在之江院区呼吸内科门诊,周华主任医师接诊了张伯,询问病史并查看检查报告后,初步判断张伯肺部的病灶并不是感染引起,“他完全没有发烧、咳嗽、胸痛等肺部感染的典型症状,但奇怪的是,之前的检查都没发现肿瘤细胞。”

很快,张伯被收治住院,完善了肺部增强CT、PET-CT、腹部CT等检查,发现张伯双肺内最大的圈已经有羽毛球拍大小。由呼吸内科组织,感染病科、放射科、PET中心、病理科等多位资深专家进行了多学科会诊。

“患者完全没有感染后症状,而且抗菌治疗效果非常不好,应该不是感染引起。”

“之前穿刺、气管镜结果都未发现异常细胞,会不会是没有穿刺到实体病灶?”

“有些肿瘤可能是分泌型肿瘤,即肿瘤细胞会分泌液体,在影像学上可能就是这种圈状的表现,不过多见于消化道肿瘤,肺部有这样的肿瘤非常罕见。”

“PET-CT、腹部CT均显示没有消化道肿瘤,应该还是肺部原发病灶。”

经过多位专家抽丝剥茧般地推理、分析后,考虑张伯肺部的病灶应该还是肿瘤,决定再对张伯进行肺部穿刺和气管镜检查,但对穿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——必须要穿到病灶的正中,也就是“圈圈”的中间。

终于,这次穿刺结果的病理报告,证实了专家的判断,“罪魁祸首”显出了原形——肺腺癌。

常见癌症的罕见“外貌”

极易误诊延误治疗

肺部腺癌是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,约占肺癌的40%—55%,初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。不幸的是,张伯的肺腺癌已经发展到晚期,双肺内多发转移,并且因未得到及时诊断,病灶越来越大、越来越多,相当于肺里面全都是肿瘤了。

 那是什么原因,让张伯肺部腺癌呈现“圈状”,并且穿刺都未发现肿瘤细胞?

“这是非常少见的肺炎样肺癌,一般来说,肿瘤病灶都是实心,就算形态不一,都较容易判断。但这位患者的腺癌肿瘤细胞有分泌粘液的功能,分泌出的粘液将肿瘤包裹起来了,就在影像学上呈现出圈状。一般这种分泌型肿瘤常见于消化道,肺部非常少见,很多医师可能都没遇到过,容易错认为肺炎。”浙大一院呼吸内科主任周建英主任医师说。


同时,由于分泌型肿瘤周围一大圈都是粘液,穿刺如果不够深入的话,相当于就只取到了外围的粘液,没有取到肿瘤组织本身,使得病理报告不准确,也容易造成误诊。

遗憾的是,由于张伯双肺内多发病灶,已经无法用手术切除。呼吸内科专家团队为他制定了化疗方案,目前张伯已接受化疗治疗,通过CT复查显示病灶明显缩小,咳血症状也明显好转。

经过化疗后,张伯病灶明显缩小

专家提醒 

由于肺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之一,但往往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,浙大一院专家建议,如发现出现轻度阵发性、刺激性咳嗽等与平时完全不同的咳嗽性质或规律,或出现不明原因持续性痰中带血、咯血、胸痛等,应及时就医。同时推荐普通人群,也要定期筛查,尤其年龄大于40岁者,推荐每年进行一次肺部CT检查。

以上就是关于老年人长期咳嗽,肺部疾病要仔细深入查详细介绍。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可以反馈给我们,有任何问题可以加关注我们公众号:小白帆健康,联系官方客服微信号:XBFJK1 进行咨询。